随着科技的发展,程昱袁绍阵容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最新技术。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官渡之战参战人物介绍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战役地点
官渡,位于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有200里之远,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现位于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
官渡战役双方实际参战兵力对比
官渡战役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袁、曹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10.5万比3.3万(两军兵力对比为3.2比1)。如果加上未直接参战的后军和运输部队,双方兵力对比为12万比3.4万。
袁绍军: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估计兵力为11-12万人,其中骑兵1万多。
另外,《世语》记载为袁军步兵5万,骑兵8千,合计5.8万。在《三国志》注引中孙盛评曰:“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而张璠《汉记》云:战后曹操“杀绍卒凡八万人。”也证明袁绍军在10万以上。
曹操从许昌亲自带到官渡的有1万人的中央精锐部队(包括徐晃、张辽、许褚、关羽),《三国志——武帝纪》所说的“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就是指的这部分军队。
原来在河水(即今黄河,但与现黄河位置有一些差别)一线驻守的部队是:
白马刘延军1千人,原武于禁军2千多人(后来增加到4千),乐进军估计也有4千人在延津一带(其中骑兵1千人)。这样在官渡一线的曹军总兵力应为1.9万人。
参战人物
曹操军:郭嘉、杨阜、荀攸、荀彧(留守许都)、董昭、贾诩、刘延(东郡太守,守白马)、程昱(留守鄄城)、关羽(中途叛降归走刘备)、张辽(先锋)、阎柔、鲜于辅、徐晃(先锋、游击和奇袭部队)、史涣、曹洪(守卫官渡)、荀攸、夏侯渊、曹仁(守卫许都)、乐进、于禁、李典、许褚(近卫部队)、曹操(统帅)。
袁绍军:袁绍(统帅)、袁谭、郭图、沮授(监军,被俘)、田丰(后被袁绍杀害)、许攸(中途投奔曹操)、颜良(白马之役中战死)、文丑(延津之役中战死)、韩猛、蒋奇(乌巢之役中战死)、淳于琼(乌巢之役中战死)、眭元进(乌巢之役中战死)、韩莒子(乌巢之役中战死)、吕威璜(乌巢之役中战死)。
赵睿(乌巢之役中战死)、何茂(投降)、王摩(投降)、高览(投降)、张郃(投降)、蒋义渠、审配(其二子被俘)、刘备(以客将身份参战)。
三国志战略版程昱阵容如何搭配
三国志战略版中程昱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英雄,很多小伙伴喜欢他,但是小伙伴们知道程昱的玩法和属性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下;
战国志战略版程昱阵容推荐;
初期平民搭配;
袁绍:神上使+控制战法如:纵兵劫掠/出其不意(步练师拆解)
程昱:机略纵横/出其不意/风声鹤唳+白眉
其他弓兵:夏侯渊(个人感觉出货几率还挺高的):强攻+落凤
诸葛亮(寻访出):坐守孤城(审配拆解)+控制战法
庞德(第二天送的):输出战法(轻勇飞燕/避实击虚)+控制(落凤/纵兵劫掠)
袁绍作为30天必送的武将,获取难度低,自带战法加上平民A级战法神上使,实现程昱第一段伤害全程触发不是难题。白眉作为为数不多的A级被动战法,成本低、效率高,在对程昱自带战法的衔接上(频繁触发意味着禁疗的控制和战法的首段伤害的触发更有效率,减少断层现象的出现)也有不错效果。其他的弓兵根据自己的情况搭配,主打控制,提供辅助伤害。
好了,关于三国志战略版程昱阵容如何搭配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我们下次再见。
三国志战略版陆逊点火流玩法推荐
三国志战略版陆逊点火流很多玩家可能知道,但不知道如何具体实施,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下陆逊点火流的玩法技巧和阵容选择;
三国志战略版陆逊点火流玩法详解;
1.阵容选择;
袁绍:白马义从+破阵摧坚/天降火雨
程昱:机略纵横+沉沙决水
陆逊:风助火势+杯蛇鬼车/_天炽地
2.流派玩法分析;
袁绍在这个队伍当中,主要充当打火机的作用,基础速度最快,给陆逊“点火”,携带白马义从(核心),有效提升全队的行军速度;赋予先攻状态,可摆脱被蜀国高速武将控制的命运;战法发动几率在前两回合造成充分的爆发,再加上程昱的禁疗可有效杀伤对手。爆发输出点位陆逊不做过多介绍。
程昱在这个队伍中利用充当辅助输出的角色,作为队伍第二速度,可以在陆逊出手之前,给到灼伤禁疗等异常状态,加上沉沙决水的谋略增伤,这个高爆发的豪华队伍在充分使用战法的同时,也会给到最优美的战绩表现。由于这个队伍主动战法的释放较多,即使白马的存在可以规避大多数高速的控制,但是遇到诸葛时,还是会有翻车的几率。
好了,关于三国志战略版陆逊点火流玩法推荐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们下次再见。
好了,今天关于“程昱袁绍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程昱袁绍阵容”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